你的位置:3分快3技巧种玩法 > 新闻动态 > 七国集团与欧盟突发奇想,欲与中国稀土较量,先自伤一刀
七国集团与欧盟突发奇想,欲与中国稀土较量,先自伤一刀
发布日期:2025-10-09 17:11    点击次数:155

G7和欧洲这招儿可真是出得挺巧啊,突然要给稀土设个最低价,也不知道到底是啥意思。难不成他们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太舒坦了,要给自己来个下马威?

最近传出消息,G7国家和欧盟正在筹划一件事儿,就是给稀土设个最低价,还打算对从中国出口的某些稀土加收关税,还有那个所谓的碳税。

看到这条消息,大家估计和我一样,觉得挺迷糊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两个月前,G7国家和欧盟不是还急着盼着中国稀土吗,大家都在期待中国赶快把稀土出口给他们。

你看这情况,现在倒变天罡了,不光要设个最低价格底线,居然还打算对咱们中国的稀土加征关税,是不是搞错了啥?

感觉像是有点不想再买中国稀土,搞得本国企业买中国稀土挺费事的意思,是不是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太舒服了?

这事恰恰就是因为前段时间G7国家和欧盟闹的“稀土荒”引发的麻烦。

前段时间受到中美关税战的卷扰,除了美国之外,G7国家和欧盟国家也被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给牵连了。

正是这段经历,让G7以及欧盟开始考虑,是不是对中国的稀土供应太依赖了点儿。

这让G7和欧盟心头一紧,纷纷炒作起“中国把稀土当武器用”的说法,还下定了决心,要自己搞起一条稀土供应链。

今年6月,G7国家开始推进关键矿产行动方案。

这个月头,G7国家的技术团队在芝加哥开会,商量那个计划,澳大利亚也一块儿加入了。

据个消息人士说,这次会谈的重点是商议在重要矿产资源领域是不是得提高外国投资的门槛;另外,还在考虑设一些限制,防止企业把目标转向中国。

限制范围涵盖但不限于,制定本地内容的相关规定,以及在公共采购招标中限制用中国采购稀土的配额。

路透社指出,G7国家和欧盟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推动本国的生产,加快建立一条“非中国”稀土供应链。

就是说,G7国家和欧盟打算提高从中国进口稀土的成本和难度,借此刺激本土的生产,避免自家企业过度依赖中国稀土。

随着中国逐步恢复稀土出口,G7国家和欧盟的日子又变得轻松不少了,现在不是中国在稀土方面施压它们,而是它们自己准备对自己下手。

G7和欧盟的那些“奇思妙想”,让外界都觉得费解,不提在稀土问题上和中方角逐,它们肯定会拼得你死我活,而要涨价中国稀土,明显也不会影响中国稀土在整个西方市场的畅销。

毕竟稀土这种玩意,有酒有,没有就没得,像现在西方没得用,自然地向中国求货。

要在欧洲打造一条“非中国”供给链,说起来容易,可要真搞起来可不那么简单。开采和提炼稀土,不像挖沙子、捡石头那么省事儿,这活儿技术难度大,投入也高。美国折腾了多年,结果能说办成了吗?

美国虽然还算有“稀土储量”的优势,可别忘了,开采和提炼这块儿他们可是卡壳,矿虽在手,可产能严重跟不上。欧洲就更别提了,没有大规模的稀土矿源,更没有成熟的技术支撑,想要避开中国,重建一条新供应链,谈何容易呀?

在欧洲搞成这事之前,难不成欧洲本地的产业和企业都弄得毫无生气了吗?

欧洲盲目对中国一些稀土产品加关税,甚至还想设什么最低价格底线,结果只会让本地企业成本更高,根本挡不住中国稀土在欧洲的市场流通。

真不知道G7和欧盟怎么会想出这么个烂主意,明明是自挖坑,不但伤不起敌人,反倒搞得自己本土企业都要闹腾了。

要说的话,就算G7和欧盟全都不买中国的稀土,估计对中国也没啥大影响。毕竟,稀土属于哪种稀缺性战略资源,本来就该留着自己用,卖出去也不能多掉价。

G7和欧盟这番“自断后路”的愚蠢举动,实质上是“稀土荒”带来的后遗症引发的战略焦虑爆发。

这看起来像是主动追求的“战略自主”,实际上却是脱离实际的“战略自伤”。

它们既想在短时间内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又幻想靠加税和限价“逼”出本土供应链,这种自相矛盾的招数,简直就像往自己已经不轻松的企业脖子上又套上了一道枷锁。

在如今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的情况下,这种“筑墙设垒”的逆潮流行动,不但无法割裂中国稀土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还难以促成他们幻想中的替代供应链,结果不过是一场南辕北辙的行动,只会让自身产业内部更加痛苦罢了。

中国稀土在欧洲公司里的怨声满天飞,但既然是可以流通的,那就还是会流通,这些战略资源的关键地位,可不是随便一纸禁令就能动摇得了的。



相关资讯